(馬六甲23日訊)僅數公里範圍的的馬六甲河上,就搭建著多達9道的特色橋樑,它們承載著歷史的故事與風光,陪著馬六甲人的母親河流見證時代變遷和推進,照耀著悠悠歷史長河中的古老與美麗。
因此,身為馬六甲人,或者來到馬六甲的外地遊客,不可錯過到訪這9道橋樑,無論新建、改建、修建或原始,它們都曾陪伴馬六甲度過風雨,是值得去拍照打卡的好去處。
ADVERTISEMENT
除了乘坐遊船瀏覽甲河及橋樑風光,不妨也沿著馬六甲河沿岸走道散步,可以沿途仔細參觀這些橋樑,獵取不同的拍照角度留影,還可觀察不同的結構、圖案及材料和設計,不失為旅遊的一大樂事。
9橋樑分行人橋及通車橋
《用眼睛去旅遊》本期帶讀者走一趟甲河橋樑之旅,當中有你們認識的,或者不熟悉、甚至叫不出名字都無妨,因為只要停下腳步一回眸,每一道橋都依然佇立在河面上,銜接著兩岸人群與車流,不會下崗。
甲市區河面上的9道橋樑分為行人橋和通車橋兩種,大部分都曾在2008至2010年間進行整修或重建,其中行人橋有巴剎橋、舊巴士站橋、甘榜爪哇橋、甘榜摩登橋,通車橋則有曾昆清橋、陳金聲橋、漢都亞橋、地保橋及拿督莫哈末晉橋。
陳金聲橋 守護老街古蹟區聯繫
最靠近馬六甲河口的為陳金聲橋,它最初建於1862年,1942年毀於戰爭後重建,近代整修為一道柏油路橋,緊緊守護著老街區和殖民古蹟區之間的聯繫。如今,陳金聲橋成為遊客站在橋上欣賞甲河美景的重要位置,陪伴人們看著河面上的船隻來來往往,伴隨著河邊老樹細枝垂落的遲暮景色,不卑不亢地守著崗位。
曾昆清橋 刻有多語歷史石碑
不遠處的曾昆清橋建於1908年,多次修建成現在的模樣,所以身上刻著豐富的多語言歷史石碑,成為一大特色。然而歲月匆匆過去,不變的是它依然聯繫著吉靈街、板底街、武牙拉也和河邊街的車輛來往,不介意自己的古老橋樑價值被遺忘。
甘榜爪哇橋 百年曆史奈何橋
第三道橋是充滿故事的甘榜爪哇橋,又稱鬼門關的“奈何橋”,它雖有百年曆史,卻已經過多次的整修,變成現在的人型行洋灰橋。在窄小的甘榜爪哇橋附近曾發生各種民間故事,甚至變成人們跳河自盡的生命終站,它所見證的風霜永遠不會被歷史所遺忘。
巴剎橋 各族節慶佈置景點
巴剎橋銜接著甘榜爪哇商店區和甘榜烏汝,早在以前就是很多市民使用的跨河橋樑,提升後依然保留鐵條木板基礎,是遊客通往甲河兩岸的重要渠道。此橋發揮了“和諧之橋”的美名,成為各族群節慶的佈置景點,當局在不同的節慶進行一番裝飾並搭配燈光,吸引遊客來打卡,是少數經過“活化”而聞名的老橋例子。
漢都亞橋 最繁忙通車橋
漢都亞橋是市區最繁忙及最大的通車橋,橋身有馬來劍浮雕設計,兩端有巨大的橋墩,頂端各有巨大的馬來劍雕像,將其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為了提供船客更好的夜間燈光效果,橋下拱形水泥鋼樑被髹上彩虹顏色,在白天或夜晚都有很好的效果,為此橋“鐵漢子”的外貌增添些許溫柔感。
舊車站橋 街坊最愛聊天處
舊車站橋位於敦阿里長巴終站舊址,改建後的它擁有很特別的橋身設計,左右兩側有多個拱窗設計,在河面上特別有味道;別看它位於人煙較少的舊區,每日使用量還是相當高,一些街坊、樂齡人士及外勞常呆在附近聊天,順著橋樑往返兩地,或者在那河流的流動中能重溫昔日的美夢。
甘榜摩登橋 銜接傳統馬來甘榜
甘榜摩登橋是一座銜接馬來傳統居住地和武牙拉也板底的新橋,它在逾10年前拆除後向旁邊挪動了一小段距離而興建,告別昔日的紅色老橋形象,變成設計繽紛的馬來風格圖案的行人橋,歡迎著大家到訪隱藏在城市鋼骨水泥的傳統馬來甘榜。
地保橋 鐵橋改建柏油路通車橋
地保橋(漢惹拔橋)與香料園遊船碼頭終站毗鄰,曾在1980年代從鐵橋改建成柏油路通車橋,主要是讓大型車輛通往敦阿里工業區,後來逾10年前又改建一次,配合周邊的美化甲河工程,它在整體上也換新面貌,一掃過去的“硬邦邦”橋樑形象。
拿督莫哈末晉橋 獨特半月形橋身設計
第九道橋樑是2015年開放通車的拿督莫哈末晉橋,它銜接The Shore購物廊及敦阿里路,屬於現代化鋼骨水泥通車橋,除了給予人們方便,也一直守護著武牙拉也板底及敦阿里地區的河段,直到老去的那一天。特別的橋身設計呈半月形,縱橫交錯的鋼樑呈現現代建築美感,與古老的河畔形成一種古今反差,成為不錯的打卡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