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有人在说关于对联的一些规则,当中就提到了“平仄”。我们新春的对联,上联是“仄声字”字结尾,下联是“平声字”结尾。
比方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寿”字是仄声,“门”字是平声。
ADVERTISEMENT
那如何去区分平仄呢?我听到的解释是说,中文四个声调中,第一及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及第四声是仄声。这个说法只可以说对了90%,或者说对马来西亚人来说大部分是对的。
怎么说呢?
我们在现在听到的四声是“阴阳上去”四声,古音有“平上去入”。“平”分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第一及第二声;“上”就是第三声;“去”就是第四声;入声字是古音,现在没有了入声字。
只有“平”是平声,“上”、“去”及“入”都是仄声。
其实,现在所谓的普通话或中文已经没有入声字了,而之前入声字的字,90%变成了现在的第三及第四声,其余的一些变成了第一声,一些第二声。所以我说,说仄声是第三及第四声,只能说对了90%。
入声字包括入、月、叶、德、合、屋等等。前三个字没问题,是第三声及第四声。但是“德”、“合”、“屋”这些入声字是第一及第二声,但是他们是入声字,就是仄声。
因此,如果用“屋”作为对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那就可能用错了,因为对联最后一个字应该要用平声字。
那么,为什么我说对马来西亚人来说大部分是对的呢?
马来西亚强调很好玩,一些不是念成四声的字,部分马来西亚人都念成了四声。我们错念的这些字,大部分就是入声字。
你看看,“德”、“合”、“屋”,是不是有些人都念成四声呢?其他我们念成四声的入声字,包括“七”、“八”、“不”、“国”等等。
相信是因为马来西亚华语腔调被广东、福建影响,这些方言保留了古音,也就是这些方言都有入声字,所以我们把入声字的念法,带入到普通话来了。
如果要分辨入声字,对我们来说是很容易的。只要方言中结尾有“p”、“t”及“k”,就是入声字。
比方说,“七”的广东话是“cat”;“屋”的广东话是“ok”;“入”的广东话是“yap”,最后结尾都是“p”、“t”及“k”。
我们把这些本应该念成第一及第二声的入声字,念成了第四声,所以对大部分马来西亚人来说,上述说法是对的。
最后我想说,虽然对联有其规律,就如诗词一样。但是在现代,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其规律,而是觉得通顺、有趣、有意义的句子,就成了对联。没有对错,只有不同时代,不同的坚持或宽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