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六甲9日訊)金安廟是亞羅牙也班臺柏林明鎮上唯一的華人神廟,在約百年的歲月中,在座主田都元帥的庇祐下,風調雨順,村民安居樂業,這裡不只是凝聚當地華人的重要據點,也是當地華人團結,不分你我的象徵。
金安廟在當地所扮演的角色,不單純是華人神廟,由於鎮上只有30餘戶華人,因此,約百年來,金安廟成為了凝聚與團結當地華人的重要場所,見證了小鎮的發展與歷史。
ADVERTISEMENT
1973年重建各族出錢
值得的一提的是,金安廟也是當地各族和諧共處的象徵之一,從1973年重建廟宇時,當地錫克及巫裔友族也出錢捐獻建廟,芳名更刻在紀念碑上得到證明。而且,早年當地小孩也不分種族,在金安廟前面的空地遊樂,度過美好的童年時光。
根據金安廟重建紀念碑,該廟是於1973年重建,而在那之前,原本的小廟已有40餘年的歷史。不過,根據當地村民,該廟的歷史肯定超過文字紀錄,至少都百年以來,因為,在小廟之前,座主田都元帥就已經從中國來到這裡,落戶村民家中,一直到大約1934年才建廟供奉。

鄭國聯:淵源建立逾百年
金安廟主席鄭國聯受訪時指出,該廟座主田都元帥神像早在100多年前,就由先輩從中國福建漳州帶到班臺柏林明,當時是落戶其中一個村民家中,一直到1934年才建廟。所以,算起來,田都元帥與當地的淵源早在百多年前已建立,而一直到現在,村民都非常感恩神明的庇祐。
他說,除了田都元帥,該廟也供奉大伯公、觀音娘娘、關公、張公聖君、英武尊王等。而作為鎮上唯一的神廟,金安廟的角色非常多,即是神廟,又是聯絡村民感情的場所,早年更有婚姻註冊服務。
他表示,該廟旁邊早年有一所培南華小,但隨著村民人數日減,培南華小早已關閉,當地華裔都到附近榴槤洞葛新華小學上學。
他說,該廟於1973年重建時,不只華裔鎮民出錢出力,就連錫克及馬來村民都有出資捐助,足見這裡各族村民和諧共處。
他表示,田都元帥聖誕千秋是農曆六月十二,但該廟是在六月十六才慶祝。
“我們有開壇辦事,但沒有固定的日子,一般神誕慶典都有,平時就只要善信有需要,就能聯絡我們。”

李光明:乩童曾預言火災成真
副主席李光明(70歲)表示,早年曾發生座主田都元帥數次通過乩童預言該鎮將發生火災,果然成真,令村民嘖嘖稱奇。
他說,當時還是小孩子的他,至今仍記得當時的情形。“我當時在廟裡,座主突然上了乩童的身,預言兩三天後這裡會有火災,囑咐大家要小心門戶,沒幾天真的發生火災,而過後還有幾次也是座主以這竹式預言將有火災,也都發生了,非常不可思議。”
已是第三代村民的他說,當年金安廟非常熱鬧,但是如今隨著年輕人遷移,當年的熱鬧光景已不復存在。雖然如此,該廟在村民心中依然佔有重要位置。

古亞華:廟旁井至今未乾涸
查賬古亞華於1974年搬到班臺柏林明,當時金安殿才重建一年,而廟旁有一口至今仍未乾涸的水井,令他印象深刻。

他說,水井早年是村民重要的水源,無論是飲用或其他用途,幾乎都靠這口井。雖然如今家家戶戶都有自來水,但依然使用井水來進行洗滌工作。
他表示,井水雨天之時井水變溫,熱天之時反而變冷,相當特別。

何富榮:現代化宣揚神廟文化
財政何富榮今年44歲,是理事會中比較年輕的代表,他認為,神廟文化必須傳承,但同時也得踏上時代步伐,因此,理事會重新設置神廟臉書專頁,通過網絡宣揚神廟與座主文化。
他說,通過網絡可以更快、更好的讓更多人認識該廟及田都元帥,結合傳統與新科技,希望能將廟務辦得更好。

李秋萍:對金安殿感情深厚
文書李秋萍說,該廟每年都在農曆新年前舉辦新春聯歡會,聚集整個班臺柏林明鎮上的華裔村民及善信,共慶新年。
他說,爺爺及父親曾任該廟的財政及主席,大家都對金安殿有深厚感情,因此她也決定加人理事會,為神明服務。
她表示,當地只有30幾戶華裔家庭,因此大家都很團結,感情都很好。

陳順新:設一週4天排舞班
交際陳順新表示,該廟有開設排舞,一星期四天,晚上7時至8時30分,讓村民進行有益身心的活動。
他說,金安廟座主是鎮民心目的守護神,百年來守護著班臺柏林明鎮,大家才能在此安居樂業。

鄭國球:裝載童年回憶
名譽顧問拿督鄭國球在當地土生土長,金安廟前面的空地,更是他童年時與同齡各族孩童一起度過歡樂時光的地方,這裡裝載著他滿滿又美好的童年回憶。
鄭國球說,小時候放學回家,就會與同齡的孩童在廟前空地玩樂,當時也有友族小孩一起,大家不分你我,充份體現各種和諧的一面。
鄭國球也是甲州行動黨主席,也是前任行政議員。他說,身為班臺柏林明的村民令他感到很驕傲,而金安廟也是甲州少數註冊時土地註明神廟用途的神廟,全甲大約不到30間。
他說,該廟見證了班臺柏林明的歷史發展及各族和詣共處,團結全村人民。

張禮業:盼廟務蒸蒸日上
副總務張禮業表示,希望在全體理事的通力合作下,金安廟廟務蒸蒸日上,讓更多人認識到該廟及座主田都元帥。
他說,本身在當地土生土長,小時候公公帶他到神廟,對神廟有深厚的感情。

安東尼:異族無阻為田都元帥勞力
會員安東尼雖然不是華裔,卻也與家人到金安廟膜拜,併成為會員。
他說,大家都是班臺柏林明的人,所以雖然不同種族及宗教,卻無阻他想為田都元帥勞力的心,因而加入成為會員。

權盛坤:願往返兩地為神明服務
37歲的乩童權盛坤錶示,當年被座主田都元帥挑選為童身,所以就算他目前已在吉隆坡發展,依然願意往返兩地,為神明服務。
他說,只要有人需要神明起乩,他接獲通知後都會從吉隆坡下來起乩,為神明服務。
“我是神明親自挑選的,所以有這責任繼續做下去,不會因為我在外地發展而停止。”

田都元帥乃戲劇界保護神
田都元帥,戲神、道教護法神,亦稱田元帥、田公元帥、田府元帥、相公佛、相公爺、宋江爺,與老郎神、二郎神一樣都是音樂界、戲劇界的保護神(祖師爺)。閩南地區以此神與西秦王爺為主要戲劇神,早期各個劇團時常械鬥,各以所奉的神像相互叫陣。今日由於藝師與戲班的交流,臺灣的劇團常有兩神兼奉的現象。
田都元帥原本是道教的護法神,居於“九天風火院”(民間將風字橫寫,火字倒著寫,意為吹風降火),從神為“風火二將”、“金雞玉犬”,原先是驅逐邪魔,防備瘟疫、護佑行軍的武神,而後被戲班奉為戲神,也是福建省泉州許多地區的鄉土神、境主神,清代時鳳池境(今鯉城區鳳池巷一帶)奉祀的田都元帥稱為“東相公佛”(佛,泉漳對男性神靈的俗稱),簡稱“東佛”。奉聖鋪(今鯉城區孟衙巷)奉祀的田都元帥稱為“西相公佛”,簡稱“西佛”。兩方素來不睦,各自交結友好的村落,展開械鬥,各抬出神像助陣,故稱“東西佛械鬥”。
在廣東,粵劇各戲班本來各有其戲神,有李皇爺(西秦王爺)、田元帥(田都元帥)等,而後統一奉祀華光天王,將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視為華光天王的輔佐神。這是因為一個傳說,戲劇演員演戲時冒犯上天,上天欲加以天譴,命火神華光天王放火燒掉所有的戲臺,華光不忍心,於是違背天命,還託夢教導各個戲班如何向上天祈禱,赦免演戲時不敬的罪過,終於保全了所有戲班,於是眾人皆改奉華光天王,以原本的戲神作為其佐神。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