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六甲19日讯)从古至今的审美标准,因各地民族、风土民情及文化而不同,当这些人类美容史被浓缩在一个展览馆时,则变成一个知性精华小世界,让人大开眼界,为这份“美”的执着和牺牲惊叹不已!
这座马六甲美容博物馆(Muzium Kecantikan),位于海乾街一座红色博物馆建筑的最高层,展览区空间虽不大,内容却相当丰富,可从中认识各地民族对“美”的诠释。
ADVERTISEMENT
《用眼睛去旅游》本期带读者去美容博物馆看一看,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地方,从古至今所实践的不同审美观念。

缠足文化“三寸金莲”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美容概念中,最为中华民族熟悉的就是著名的“三寸金莲”缠足文化,那个时代的女子绝大多数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能将布带解开,而这双发育过程中早已扭曲变形的小脚,必须不超过三寸,当时成为外人评断女子“美”的标准,实则让女子饱受折磨。
博物馆展出各种三寸金莲鞋,大部分是中国安徽省根据中国鞋子博物馆仿制的鞋子,包括上面有绣花图案的黄白色鞋子,大约产于1880年。
这里也展出清朝满族女子的三寸金莲鞋,设计比较华丽,由蓝色刺绣丝绸制成,且被安装在一个11.25公分高的基座;同时,也有船型的三寸金莲鞋,看起来就像一个袖珍靴子。

非洲部落盘子嘴唇
另外,非洲部落的女孩,15岁开始要割开下嘴唇,装入一个盘子,也有一些民族把盘子塞入耳洞,以符合部落的审美观点,或者男性挂上长型鼻环,类似于或模仿野猪的獠牙。

泰国喀伦族小银盘塞耳洞
泰国西海岸的喀伦(Karen)民族,将小银盘子塞入耳洞作为装饰;菲律宾吕宋民族的圆环耳饰,则扣在女子大大的耳洞里;印度女孩穿了鼻环并扣上长链,与头部饰品合二为一。

马兰诺族头部塑造椭圆形
此外,东马的马兰诺族人(Melanau)文化中,用工具将女儿头部压平塑造成椭圆形,打造“美丽”的外形。

缅甸“长颈族”
同时,人们较为熟悉的缅甸巴东“长颈族”,则是从小戴上铜圈让颈项不断伸长,因为她们相信颈项越长则代表越美。
博物馆里有详细的文字资料来阐述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并展示有关照片及美容用具,有些审美文化或许会令人感到不解,但无可否认民族文化之美正是来自不同地域的民族生活,让人逛一圈后有满满的感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