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這一則新聞,說一名身為割膠工人的老父親為了出席女兒STPM考獲4A滿分的表彰儀式,向親友借了120令吉。這是多麼引人熱淚盈眶的溫暖新聞,這裡也祝福這名考生可以順利升上大學,報讀夢寐以求的課程,再貢獻社會。
教育的根本就是培育人才。而對於華族而言,因一句“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父母一般上都會鼓勵兒女升學,在今時今日的時代裡,完成中學教育已經是最基本的要求,若有能力,完成大學教育已經被視為一個“常態”。
ADVERTISEMENT
偏偏,在我國的教育制度裡,很多的學子在更上一層樓到大學升學時,卻遇到了諸多的阻攔,尤其是我們經常會看到,考獲優越成績的學子,也都會被拒於大學門外,這是讓大家非常納悶之事。
高等學府一直是孕育國家未來棟樑最基礎的一個機構,我認為,如果這個把關的機構沒有做好,國家在之後的發展路上,是否會遇上更多的問題?或者,甚至培育出很多不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首相安華宣佈,雖不廢除固打製,但會以其他方式確保各族的優秀生都可獲得國家的栽培。他的說法是,不要讓學府內的種族比率失衡,同時也要協助馬來子弟具備競爭力。
我認為,首相要讓某族群的人民具備競爭力,並不是透過保留位子給他們就能達到的。或許,我國的教育制度就需要檢討,為何某族群會不具備競爭力,而其他族群則沒有問題?如果是中小學的制度出現問題,是否可以取其他源流的長處,再納入國家的制度內?
我們都知道,在溫室裡受到保護的小花,在出到社會沒有了保護網面對大風大浪時,就會瞬間失去了競爭,也很可能很快的被擠出整個局面。因為出到了真正的社會,尤其是國際上的社會,腦袋裡的知識、競爭力、創意等等才是王道。
在草原上受盡暴風雨捶打的野草,往往就是那個雖然不起眼,但最後獲得勝利的人。其實,我國如果一直圍繞在固打製的問題上,要前進的話也成了問題,何不真正的拋開一切的枷鎖,如族群、宗教、信仰等,真真切切的談論教育制度的問題,讓國人無論任何族群都能在世界各個角落站穩腳步,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它甚至能夠改變一個社會的命運以及一個國家的命運。政府絕對不能拿教育開玩笑,教育必須是國家最堅固的基礎,國家才能在一個穩定的基石上向上發展。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