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0日讯)秉持着马来西亚华人应该要有自己的身分认同,也让年轻人懂得祖先的故事,马六甲应和会馆妇女组主任古秋香与团队,成立了一支全素人的舞台剧团队,在该会馆庆祝成立203年晚宴上,演出嘉应人的故事《家和乡》。
有关舞台剧演员从4岁至91岁,大部分全都是应和会馆的会员,难得的是,这些舞蹈及表演人员没有一个曾经有任何的专业舞蹈培训,全是凭着一颗回馈会馆,发扬文化的精神,在舞台上演出。
ADVERTISEMENT
古秋香:趁203年馆庆呈献
古秋香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当跟年轻人谈天时,发现到他们其实对祖先南来的经历一知半解,甚至是完全不知道也不关心,因此让她想起,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根,自己的祖先如何南来,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平时,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机缘可以和家中老人家聊天,因此不知道他们过去的生活,也不知道他们南来的经历。所以我想趁着会馆203年的馆庆,若把这个祖先的故事呈现出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她指出,会馆本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中心,因此,在会馆准备迎接203年馆庆之时,就向会馆提出想要以舞蹈剧的方式演绎出祖先南来,以及在我国落地生根并且和五大种族一同生存在这里的故事。这个提议马上被通过,于是,就开始了数个月的筹备。
她说,她找来了自己的同事,是一名保险经纪,但也曾经是舞蹈工作者符晓丽,是晓丽负责了编排舞蹈、剧本的工作,而她的侄女古素菁则负责视频剪辑的工作,另外,大家的子女也都参与了这个工程,一些是当起舞蹈演员,一些则是负责道具的制作。
她表示,以前总听老人家说他们南来很幸苦,但其实大家都没有去详细理解到底是多幸苦。而因为这一次的舞台剧,团队访问了实际经历过当时的老人家,听了他们的经历,才知道原来祖先南来是“九死一生”。
“我们在舞台剧中也尽量要把客家的文化带入,所以视频选用了客家歌,其中道具有客家狮,还有专属客家人的‘蓝衫’。视频中,我们也加入了会馆过去的活动,还有回乡探亲的照片,不但如此,也特意要甲会馆前总理宋群礼挥毫,表达书法的传承。”
她说,虽然是很大的工程,而彩排时也需要配合大家的时间,但在很认真的做着一件事时,就往往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配合与支持,让舞台剧能够顺利完成。
符晓丽:盼记录历史事迹
符晓丽是民族舞台工作者,也是一名保险经纪。她就是舞台剧背后的重要功臣,负责编剧、编舞等,虽然本身不是嘉应人,但也欣然接受了古秋香的邀约,为嘉应人编出一个《家和乡》舞台剧。
她指出,自己接触民族舞蹈已经接近30年,也有文化局的认证教导舞蹈,是为了要维护马来西亚人的文化,希望可以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下一代,更是把马来西亚华族的创作带给大家。
“在讨论的阶段,我们在想着要怎么把应和的历史带出来,因此就联系了很多老前辈,我们发现老前辈都可以很清楚的讲起当年的事迹,所以我们希望可以记录下来,让年轻一代的指导。”
她坚持不用专业演员或舞者,于是就让会员们全权参与,才能体现出是一个属于嘉应人的故事。
古素菁参与拍摄剪片
古素菁是舞台剧背后视频、音乐的剪辑师,虽然有3个小孩,是个很忙的职业妈妈,但她还是每日等安顿好孩子,就开启了熬夜剪片的工作。
她搜出众多的客家歌、照片,也参与访问前辈的拍摄工作。
让嘉应文化全世界绽放
团队以舞台剧,向所有南洋华人先辈们致敬与致谢。因为祖先坚毅的奋斗,让这一代的我们有乡,也有属于自己的家。
团队以菲律宾华人诗人云鹏的诗《野生植物》作为序,第一幕是翻山越岭下南洋、第二幕是异国创建新生活、第三幕是扎根乡土剧乡亲、 第四幕是和衷共济延乡情 。
“家乡,是我的根;马来西亚,是我的家。感谢先辈们为我们这一代献出了青春、理想、热情、尊严、鲜血甚至是生命,让嘉应的思想精神与璀璨文化,在全世界绽放。”
追根寻脉,方知所来
这是一部结合了历史与真实经历的剧本,这是一个属于几代马六甲嘉应人的故事《家。乡》。
有乡,就有根,
有土,才有家。
落地生根的华侨,
从此,
枝繁叶茂,
生生不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