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19日訊)華社在馬六甲培風中學建校上扮演重要角色,為向甲州華社表達謝意,該校頒發感謝狀給甲州54個地緣及血緣的會館及宗鄉團,並承諾做好“育人”的角色。
該校今早舉辦“感恩華社與培風同行”活動,除了頒發感謝狀,該校也向各華社代表彙報校務,以及為出席者導覽該校校史室。
ADVERTISEMENT
史進福:感恩華社對培風貢獻
培風中學董事長史進福致詞時說,該校決定邀請血緣和地緣的團體,因為在這兩個區塊範圍內,涵蓋了馬六甲政經文教界的精英,而且有很多領導也是商會組織、宮廟等組織的負責人。
“我們的動機單純,就是邀請大家來學校當面說聲謝謝,感恩華社這100多年來對培風所作出的貢獻,讓大家知道培風與華社的過去、現在,也讓我們一起展望培風的未來。”
梳理校史發現與華社關係緊密
他說,這幾年因為辦培風校史館,該校更細緻地梳理了校史資料,從中發現了培風與華社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鄉團、社團、商會組織、宮廟團體,層層疊疊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一脈相承的力挺培風。這些老故事不整理不知道,一經整理後,還真的讓該校深刻的感動。
他分享說,100年前明星慈善社剛剛成立時,該校就馬上邀請該社為培風義演話劇籌款,兩個晚上的義演就為培風籌得1392大銀。
“幾天前明星慈善社剛剛慶祝101週年社慶,雖然他們自己也在籌款,以應付贈醫施藥的開銷費用,但是他們還是在當天的晚宴上,宣佈持續捐款給培風。”
他指出,在培風還沒有正式成立分校的30年代,雞場街的茶陽會館是培風學校第一間商借會所,作為培風教室的會館,其他包括客屬公會、惠安公會、精武體育會、四知堂楊氏宗祠、延陵吳氏宗祠等。
史進福說,在我國獨立前英國殖民時代,有一個較少人知道的“馬六甲華人教育基金”,該基金是在英殖民政府,華民司倡議下成立,培風在這教育基金之下,也曾經受惠。
他指出,米郊公會的“米包捐”在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向“馬六甲華人教育基金”捐輸義款,一直到我國獨立後不久,華人教育基金才不復存在。不過,米郊公會的“米包捐”捐款制度,一直捐款給培風中學,直到成立了國家稻米局,華人米商無法進口白米為止。
“我們西樓、南樓、北樓的兩層樓四合院教室,及米郊公會禮堂,因為有了‘米包捐’,才能陸續在培風中學校本部,順利完成第一期硬體建設。”
義賣靠鄉團婦女組撐起半邊天
他指出,該校的校慶在1960年後變得多元化,而校慶義賣可說是靠各個鄉團的婦女組積極參與撐起了半邊天,如同安金廈會館、海南會館、雷州會館、興安會館、森甲河婆同鄉會、萬寧社等等。
他認為,很多鄉團會館說會館小會員少,對學校沒有太多的貢獻,其實這個講法是不對的,因為該校董事會知道,在無數小中大型要集結大眾力量的運動中,這些不留印記不留名字的鄉團會員,才是不可以忽視的力量。
他也說,該校在1961年廣邀華社各個社團,召開了“坡眾大會”,在這個重要的會議上,議決培風拒絕改制,當時有44個社團派員參加,而63年後的今天,今天這項感恩活動,獲得了54家地緣與血緣的會館及宗鄉團體參與。
“參與的華社組織,超過了1961的記錄,這點證明了馬六甲華社,百年來不離不棄,真正的與培風同行。”
他感謝大家對培風的肯定,培風中學董事會與教學團隊會更加積極,盡最大的努力將校務辦好,將學生教好,專心做好“育人”以回饋華社大眾對培風的支持與關愛。
黃雪萊:統考生可到全球深造
校長黃雪萊說,培風中學在60年代就有讓學生學打字,畢業後也有學生直接擔任簿記;如今該校在無需額外費用下,讓學生學習AI、機器人等高科技課程。
她也說,統考文憑並不是只能到中國或臺灣深造,而是除了我國國立大學外,全世界的大學都能深造。
“擁有統考文憑也不必再念文憑(diploma),而是能夠直接就讀學士學位(Degree),和大馬高等教育文憑同個等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