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26日讯)在人口老化、中风者年轻化、政府医疗体系臃肿等因素下,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的中医及物理治疗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此,该义诊中心将扩建,提升中医及物理治疗运作服务。
杨媄茱:中心空间不足
马六甲慈济志工杨媄茱在慈济岁末祝福汇报会上说,由于该义诊中心的中医及物理治疗需求增加,变得该中心空间不足,中医师甚至使用走廊的空间来看诊及针灸等。
ADVERTISEMENT
她说,使用这样的空间进行医疗工作,会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因此,慈济进行分析后,得知原来中医及物理治疗的需求增加,是因为中风的问题日益增加及年轻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
她指出,根据新闻报道,政府医院的物理治疗方面人满为患,或者病患需要等很长的排期,有的要数个星期,甚至数个月。
“这样一来,就错过了黄金康复时间。复健时隔太久的话,不利于肌肉的重建,病人每次进行复健时,都必须重新来过。”
她说,而私人的复健中心每次收费从120至150令吉不等,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是难以承担的,且物理治疗需要长远的计划,无疑是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
她表示,慈济看到这样的问题存在,以及社会上的需求,为了填补这个空缺,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开始了扩展义诊中心的专案。
目标筹50万发展基金
她说,原本的义诊中心约3800方尺,扩展后约5100方尺,以便提供中医及物理治疗运作空间。此外,也提升复健设备、器材,以及给予65岁以上长者系统性的训练。
“有了康复物理治疗空间和设备,就能够在物理治疗师的协助下,增加肌力平衡,预防肌少症等问题。这项计划除了帮助进行复健的病人恢复体能,也结合慈济自2019年来举办的长者学堂活动,促进长者健康。”
她说,该计划需要有心人的支持,目前已展开筹备发展基金,目标是50万令吉。
杨媄茱也说,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建于2002年5月,是东南亚第一间慈济义诊中心,除了慈济的照顾户之外,也惠及州内中低收入家庭、独居老人及残障人士。
她说,该义诊中心从2018年开始也增加了服务时间,改为一星期运作6天。
“截至2024年10月,马六甲慈济义诊中心一共服务了6万4000多人次;医护人员动员1万1000多人次;并有3万人次志工投入。”
与政府及私人医院合作办活动
她表示,该义诊中心也结合政府医院及私人医院合作,举办健康活动,获得民众热烈响应。此外,义诊中心也在2024年6月,获得卫生部肯定,颁发特殊荣誉奖。
她说,由于社会的需求,该义诊中心服务也多元化,包括西医、中西、牙科、物理治疗、上门等服务。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