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市区雨后现数百计“小水潭” 影响车辆通行及甲形象
 
                         
                         
                         
                         
                         
                         
                         
                         
                                                    

 
                            
                        (马六甲12日讯)雨后甲市区多地积水,路坑、地形等因素积满水后形成一个个的“小水潭”,数以百计的积水处除了造成车辆通行问题外,也让整个城市感觉上湿漉漉的,影响甲州形象。
今凌晨甲州再次下起雨,今早本报记者到哥打拉沙马那、吉里望、马六甲拉也等地了解情况,发现多地区都有积水问题,积水到了下午依旧在,尤其是吉里望沿海大道更是“重灾区”,粗劣估算该区有不少于50个大大小小的“水潭”。
ADVERTISEMENT
据观察,积水处多数处于道路左右侧,有的车子看到前方积水,突然转换车道,导致后方车辆紧急刹车;有的司机则为了避开积水处,驶向反方向车道;有的司机则减速但不换道,车轮经过积水处马上上演“水花秀”。
除了道路积水,记者也发现在泊车格子、花园草场等都有许多积水处,可说是甲州在一场“长命雨”后,整个城市都“湿漉漉”的。
马华市政厅市议员骆慧茹受询时说,雨后出现大面积积水现象,不仅造成车辆通行缓慢,也对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带来隐患。
她说,积水情况在近期几场大雨后尤为明显,部分路段甚至出现长达数十公尺的“水沟”,导致车辆经过时必须减速或变换车道,容易引发危险情况。

“对于骑摩托车的道路使用者来说,积水更是带来极高的打滑风险。积水问题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排水口被杂物堵塞、排水系统设计不良、地面沉降或维护不及时等。”
她指出,如果排水系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排走雨水,水就会滞留在路面上,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这不仅是道路舒适度的问题,更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命安全。
因此,骆慧茹说,她将指示市政厅相关技术部门尽快派员到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清理堵塞的排水口和水沟、评估排水管道容量是否足够应对大雨,以及研究长期改善方案,例如增设排水口或升级现有排水系统。
她表示,虽然积水在雨停后可能会逐渐消退,但每次大雨后重复发生同样的问题,说明这不是偶发性情况,而是需要系统性解决的长期问题。
她也提醒道路使用者,经过积水路段时务必减速慢行,同时与前车保持更长的安全距离,避免急刹车或突然变道,以保障自己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