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中华文化

1月前
1月前
星期日,到菜市去买鱼。经过一个鱼摊,一眼瞧见我想买的鱼。鱼贩是个伊班族中年妇女,当时正蹲下身子整理东西,背向着我,于是我叫:“老板娘,我要买鱼。”她转过身就喊:“Oh Cina!”好像没意识到已有顾客站在她背后而惊叫!过后似乎惊觉自己讲错了话,立刻向我叩头道歉。我觉得她的动作很滑稽,便开个玩笑:“我本来就是Cina,有错吗?”她愈加尴尬,频频说sorry。也许,西马的朋友会误以为oh Cina是亲昵称呼,其实不然。 东马的伊班族,有个口头禅“Oh Cina”。手上的东西掉下,就喊Oh Cina!受到惊吓或不好的事发生,也是如此惊叫。据我所知,这不是好话,含贬义,意即:我的东西掉下都是Cina惹的祸,有埋怨的含义。 中学时代,我的同学有不少是伊班族,东西不小心掉下,他们就喊一声Oh Cina! 华族同学不甘示弱地回应:Oh Iban!你的东西掉下,关我屁事?然而,大家都以开玩笑的口吻戏弄对方,并无任何语言冲突。 兴许那个年代,伊班族与华族,对彼此的语言文化,都未有深度了解。庆幸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以英语沟通,也一直相安无事。 80年代,伊班族开始把孩子送进华小就读,当时他们有如此想法:如果孩子会讲华语,华裔老板才会聘请他们工作。年复一年,进入华小门槛的伊班子女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他们越来越崇拜中华文化,也不排斥中华书法、筷子文化及中华习俗等等。有些父母甚至向孩子们学讲华语,华裔子弟也打破种族潘篱,融入伊班文化交流。 教育的普及,促进彼此交流,两族之间已渐渐没有了隔阂,年轻一辈不再对华族有偏见,取而代之是彼此尊重,而那一声被认为是不礼貌的“Oh Cina”已渐渐被淘汰,老一辈的偶尔脱口而出,立马道歉!我们是明理人,绝不会因一句不中听的口头禅而耿耿于怀。 如今,这口头禅,已成了茶余饭后的日常笑话。
1月前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5月前
突然间,身边所有的人与事都在不经意地提醒着新年的蛩音已然逼近,而且还是十二生肖里最为讨喜的龙年。 说到龙,我首先会想起阿公,我所有最早的文化认知,身分认同,民族关怀,都源自阿公这个固守传统中华文化的南来移民。他是一家之主,有着绝对的主导权威。他还没坐上饭桌主位,谁都不敢动碗筷;他还没坐定,棋盘都不得先开局。 阿公生肖属龙,他也确实是龙头,无论家里乡里,大家都以他马首是瞻。儿时常有村人发生小纠纷,或夫妻失和或小孩争闹,或邻居侵占土地或当局剥夺利益,都会找他出面充当包公断案。虽然没有正式入学,他却以自学靠着每日阅读报章通晓天下事人间理。 最重要的是,他晚年好不容易申请到蓝色“登记”,就迫不及待踏上唐山开启他日思夜想的寻根之旅。福州,是他魂牵梦萦龙之故乡。唐山的老故事,我们小时候从他口中听得多了,澄洋县的老房子,漂洋过海的事迹,日治时期枪林雨弹下的艰苦生活,还有砂共就如老街坊一样出入抱走后院肥壮的几只鸡。阿公说这些的时候,浑浊的眼瞳刹时清澈起来,目光好似即将腾云驾雾飞向天空的巨龙。 阿公爱看中国风景的录像带,我小时候非常向往中原大地的美景,对奇峰乱石重峦叠嶂水天一色的遐想都因为他常常租借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刘三姐山歌情缘、戏凤这类的录像带。后来我偏爱华文,立志报读中文系,多少也是受到他潜移默化中的影响。 大学时期,也曾深究文化,曾经沉迷梁燕城博士的哲学研究,探讨龙是否就是《圣经·启示录》中的恶魔。那时刚好遇上学习中文热潮,中国崛起,街头巷尾传唱“龙的传人”,我以身为华夏子孙为傲,以龙的传人为荣。 第一次踏上中华大地,在故宫,听着导游解说龙生九子,看着宫殿屋檐上的奇兽,心中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很多很多年前,阿公一直说着要回唐山,除了故乡,应该更想来这儿看看吧。 在阿公离开很多年后,我心中一直寻觅的“龙的图腾”拼图正在一块一块的对上。虽迟,但不晚。今年是甲辰龙,一甲子光景它又来人间一趟。只可惜人生在世,难有机会可以度过两轮循环的一甲子。就像那年的千禧龙年,大家都在谈论会不会迎来末日,一切,都回不去了。 但是阿公啊,你永远是我心目中的巨龙。
5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6月前
(峇株巴辖3日讯)“龙飞凤舞甲辰年”全峇中小学百人挥春比赛今日首次在峇株巴辖广场举行,获得127人参赛并现场挥毫,其中包括3名马来同胞。 上述比赛由峇株巴辖国会议员办公室、帆加兰州议员办公室、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及妇女组联办,参赛者包括24名高中生、31名初中生及72名小学生。 大会主席兼行动党帆加兰州议员颜碧贞指出,这是国州议员办公室及晋江会馆首次联办挥春比赛,希望未来能成为常年活动,除了让人感受农历新年气氛外,也能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 她说,传承文化不能只依靠社团、乡团和民间组织,我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政府也一直在强调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政党必须协助推动各族的文化传承工作。 他感谢峇株巴辖国会议员翁阿布峇卡拨款5000令吉赞助此次比赛。 “我国华小有越来越多的友族学生,例如四加亭中华学校全校103名学生,就有18人或近20%是友族学生。” 她指出,这次比赛也有3名马来同胞参赛,包括1名中学生及2名小学生,她因此希望透过这类活动,让友族同胞一同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之美,达到文化交融的效果。” 另一方面,颜碧贞透露,其办公室将于2月14日早上11时,在峇株巴辖广场中央舞台举行“集百家米,聚百家福”活动,欢迎民众积极参与。 “在四加亭国会议员办公室支持下,此次获得13个乡团组织参与及7名赞助商的赞助,所筹到的款项中,将会捐助5000令吉给峇县国中华文学艺盛会,作为活动经费。” 她透露,上述活动剩余的款项,也会捐献给有需要的慈善团体。 公正党峇株巴辖国会议员翁阿布峇卡致开幕词时表示,目前许多巫裔都开始学习书法,将有助于促进各族文化交流。 “我早期曾在日本学习过书法,但已久未练习,已经生疏了,希望这项活动能够每年持续举办,以推广书法艺术。” 开幕礼出席者包括:峇株巴辖晋江会馆青年团团长王稳丰、妇女组主任蔡委君、筹委会主席庄福源、峇株巴辖广场经理邝治铭等。   全峇中小学百人挥春比赛成绩: 高中组:冠军:郑尉袺(华仁中学);亚军:黎欣卉(敦姑博特拉国中);季军:余芊颖(永平国中);特优:施卓颖(天猛公依布拉欣女中)、戴佳仪(敦姑博特拉国中)、张语庭(拿汀翁惹化国中)、许雨桐(华仁中学)、谢宗翰(华仁中学)、张国兴(敦姑博特拉国中)、杨家泓(华仁中学)、郭彦廷(天猛公依布拉欣女中)、张祉洋(拿督文达拉鲁哇国中)、余可恩(永平国中)。 初中组:冠军:卢靖涵(华仁中学);亚军:林沁䮘(永平国中);季军:苏宇彤(拿督文达拉鲁哇国中);特优:林禹晴(华仁中学)、潘煣漪(敦姑博特拉国中)、林研茼(天猛公依布拉欣女中)、林宏钧(高级中学)、邱禹棠(永平国中)、李恩瑜(康文女中)、许芷琳(康文女中)、庄子乐(文西苏莱曼国中)、庄紫萱(文西苏莱曼国中)、梁诗安(拿督文达拉鲁哇国中)。 小学组:冠军:蔡享宸(新华学校);亚军:余婧桐(正修一校);季军:蔡享洋(新华学校);特优:刘馨鍒(永平一校)、郭芯甜(华民学校)、翁一胜(华南学校)、张勇胜(华民学校)、 卢韵心(正修一校)、叶贯均(正修一校)、林彦尊(正修一校)、陈惠恩(爱群一校)、郑彦宁(永平一校)、陈怡静(永平二校);优秀:王静仪(正修二校)、方诗宁(普乐学校)、刘芷涵(永平一校)、 郭缮旋(树人学校)、郑稼恩(永平一校) 、梁宇安(爱群二校)、陈甯恩(爱群一校)、余芓颖(永平一校)、苏乐谣(新华学校)、童小芩(正修一校)。
6月前
槟城庙会的起源 自1999年开办至今,槟城庙会已经走过25个年头,成为了一项深入人心的文化盛事。起初,槟城庙会的由来是参考巴西狂欢节,那是一个可以让公众免费且自由进场的活动。槟城庙会不仅仅是本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更是连接社区的桥樑,将槟城的居民牢牢地凝聚在一起。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蕴成为槟城人心中的共同记忆。 如今,槟城庙会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文化品牌。槟城庙会在农曆新年期间以丰富多彩的庆典活动,为社区带来了欢乐并促进凝聚力。2024甲辰年的庙会主题定为“我们的故事” ,这次不仅展示先贤留下的喜庆习俗,还将通过讲述先人在各个行业中引领主流的故事,让民众更深刻地瞭解这个地区的歷史传承。由槟州各姓氏宗祠联委会主办,传承者精心策划和协调,2024甲辰年的槟城庙会将于2月18日(年初九)下午4时至晚上11时,在槟城古蹟区隆重登场。   槟城庙会的幕后英雄   槟城庙会的幕后,有很多发心成就这场文化盛宴的无私奉献者。他们是参与庙会策划工作的志愿者,投入了长年累月的心血,为的是对文化传承的使命和热爱。他们白天可能是上班族或是生意人,晚上却挤出宝贵的时间为庙会效力。这群庙会策划团队是一群充满热情且有合作默契的团队。   中華文化就像“無字天書” ——幕僚長郭素岑   郭素岑表示:“中华文化是指引我们人生的教诲,是一本‘无字天书’。对我而言,掌握中华文化就是掌握自己的人生,会让自己更好地规划人生。所以,宣传中华文化给年轻一代就是传授教育,让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文化传承是延续的过程 ——幕僚长朱文强     槟城庙会的宗旨是“文化传承”。很多志工会有不同的因素如个人、家庭、工作等而不能持续参与筹备工作。目前,朱文强已经克服了这些障碍,也能腾出时间来参与庙会的策划工作。朱文强说道:“每年都来了很多不同年龄层的志工。可是在我们教导这些志工后,基于不同的因素,隔年他们可能不会再继续参与,导致教导的过程就像永无止尽般,每年都要带领和教导新的志工,过程让人感到疲惫。可是,素岑分析说,这些曾经参与的志工可能到了某个阶段,会再回来参与槟城庙会活动。”       文化传承从小做起 ——总策划锺健美     锺健美指出,2008年槟城庙会首次推出“文化插秧计划”,目的在于点燃小学生对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成为文化的守护者。庙会在2017年开启了“小小讲解员”计划,这个计划让年龄比较小的中小学生通过口头讲解、手作示范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将文化传统传递给更多人。当时有一些小学生就是接触了这些计划而认识了中华文化,长大之后再回到庙会当志工。   “我们相信文化传承是从小做起。在我们小的时候往往没办法接触这一类文化活动,所以我们希望能让更多小孩和青少年从小就有机会接触文化活动。槟城庙会有很多活动是让小孩和青少年参与和发展的,目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有中华文化的意识。     “文化传承不是一个向往的目标,而是一个使命。你要去做,文化才会一直延续下去。当大家对于文化传承没有意识,文化就会断层。当然,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有动力继续推动槟城庙会的活动。”     文化传承和宗教不衝突 ——街道副总策划张延     槟城庙会着重于人文和文艺的传承,和不同宗教并没有冲突。因此,不同宗教和多元的友族同胞也会参与槟城庙会的活动。马来西亚有大中华区以外最完善的中文教育体系。对张延而言,教育让我们懂中文;而懂中文让我们认识文化瑰宝。所以,身在马来西亚是很幸福的,因为我们可以学习中文,并了解中华文化的优美。       全民活动 ——人力副总策划雷维仁     在去年的12月,槟城庙会举办了马来传统皮影戏工作坊及印度传统舞蹈学习工作坊。   雷维仁表示,很多人会以为来参与槟城庙会的都是华裔。然而,槟城庙会是全民活动,庙会的活动方针不只是呈现中华文化,也包括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的文化。     年轻人的加入 ——宣传副总策划朱坚志     槟城庙会走过25年的风雨,也经历了主办权风波,甚至传出停办。朱坚志说起当时只有幕僚长独立撑起庙会,默默地带动整个庙会的活动時,他认为文化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加入并推动,不然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这几年,槟城庙会也乐见一些小成果,有更多中小学生加入庙会的活动当小小讲解员。     通过活动认识中华文化 ——行政副总策划余采璇     槟城庙会常年都会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如折纸工作坊、文化讲座、舞狮学习坊、布袋戏工作坊等。青少年代表余采璇表示,借由槟城庙会的各项活动,能让更多小孩和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例如篆刻。    
6月前
6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