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Newsletter
联络我们
登广告
关于我们
活动
热门搜索
大事件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简
本网站有使用Cookies,请确定同意接受才继续浏览。
了解更多
接受
您会选择新界面或旧界面?
新界面
旧界面
星洲人
登广告
互动区
|
下载APP
|
简
首页
最新
头条
IG热文榜
热门
国内
即时国内
封面头条
总编推荐
暖势力
热点
全国综合
社会
政治
教育
我们
专题
发现东盟
带你来国会
星期天头条
华社
求真
星洲人策略伙伴
星洲人互动优惠
国际
即时国际
天下事
国际头条
国际拼盘
带你看世界
坐看云起
言路
郭总时间
社论
风起波生
非常常识
星期天拿铁
总编时间
骑驴看本
风雨看潮生
管理与人生
绵里藏心
亮剑
冷眼横眉
财经
股市
即时财经
焦点财经
国际财经
投资周刊
娱乐
即时娱乐
国外娱乐
大马娱乐
影视
地方
金典名号
大都会
大柔佛
大霹雳
砂拉越
沙巴
大北马
花城
古城
东海岸
体育
大马体育
羽球
足球
篮球
水上
综合
场外花絮
副刊
副刊短片
专题
优活
旅游
美食
专栏
后生可为
东西
时尚
新教育
e潮
艺文
护生
看车
养生
家庭
文艺春秋
星云
人物
影音
读家
花踪
亚航新鲜事
学海
动力青年
学记
后浪坊
星洲人
VIP文
会员文
最夯
郑丁贤
林瑞源
时事观点
深度报道
投资理财
非凡人物
族群印记
身心灵
VIP独享
百格
星角攝
图说大马
国际写真
好运来
万能
多多
大马彩
热门搜索
大事件
Newsletter
登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沙茶酱
古城
沙爹朱律与沙茶酱分享会 吸引60人到场聆听
由国际郑和研究院及马六甲潮州会馆联合主办的《扎根原乡名扬他乡,沙爹朱律与沙茶酱对话》活动成功举行,现场吸引超过60名观众前来聆听交流。
2年前
古城
读家
陈静宜/沙茶酱,被低估的酱料
编按:本刊专栏作者陈静宜的新书《喔!台味原来如此》书名虽然说的是台味,但许多也是马来西亚华人食物,如蚝煎、四果汤、曼煎糕、芋头饭、光饼、干盘面、豆花多达20种食物…… 【读家】这次获得陈静宜授权,摘录了这篇文章。还不赶快一饱眼福? 沙茶酱是台湾人生活的一部分。吃肉羹、鱿鱼羹要来上一瓢沙茶酱,吃火锅也一定要有沙茶酱,沙茶酱还是主妇的好朋友,是家庭常备良酱。 沙茶酱跟咖哩一样,是由不特定辛香料组合而成的酱料。我们常见华人食物传播到东南亚,进而影响当地饮食文化,然而沙茶酱却是少见从东南亚传入华人圈,且经过演绎后被华人大量且广泛接受的异国酱料。不管传播版图、制程或风味来说,都可说是酱料界的成吉思汗,台湾的酱料王。 让我们倒带一下,台湾的沙茶酱是从何而来呢?是在1949年之后,一批潮汕人来到台湾,让沙茶酱进入了我们的饮食生活中。那潮汕又怎么会有沙茶酱的呢?是由在印尼、新马一带经商的华人,返乡时带回潮汕、厦门,经过在地化改良调整风味与配方后,变成中国版沙茶酱。一路回推,便可发现印尼的沙爹酱(Kuah Satay,读音:垮沙爹)正是沙茶酱的原型。 整理起来可以发现:有印、新马原版的沙爹酱、潮汕风味沙茶酱、厦门风味沙茶酱、台湾版沙茶酱,还有一款是新马版潮汕风味沙茶酱,这是印尼、新马一带经商的潮汕人,又把已经被中国化的沙茶酱又带回印尼、新马,至少演绎出了5种不同地域风味的沙茶酱。 我把这五种风味的沙茶酱摆在一起品尝后,发现个别差异——原版沙爹酱花生味重,甚至还能吃到花生颗粒,偏甜辣;汕头的也是花生味浓且偏甜、厦门的虾味强且偏辣、台湾的扁鱼味重且偏咸、马来西亚潮汕移民版的整体饱满平衡,这些沙茶酱的风味,像是一种大数据统计,呈现了当地最大多数人所能接受且认可的风味。每款沙茶酱都有自己的生命,长出独特的特色,所谓天下无正味,这正是食物有趣之处。 ◢沙茶酱的流转与人的流转 我对大马潮汕移民后代的朋友陈爱玲说,“同样是汕头沙茶酱,你们家的跟汕头的味道不同。”她说道:“味道已经转了三手,一定是不同的。” 第一手是印尼的烤肉串沾酱。第二手是中国华南沿海移民,清末民初受战乱、经济因素前往印尼、新马经商或开垦,返乡探亲就顺道将沙爹酱带到潮汕与厦门,进而演变出中国版沙茶酱。 第三手则是潮汕与厦门的侨民,又把中国版沙茶酱带回马来西亚,陈爱玲家就属这类,在原本潮汕沙茶酱的基础上,再加入南洋的色彩。她回忆起童年,“制作沙茶酱是槟城潮汕人一年一度的盛事,香茅要除去外皮老梗、姜黄要去须根、清洗,在没有调理机的年代,就只能用石舂慢慢捣,还要用到印度阿三哥现刨的椰子丝。”这与在地原版的沙爹酱又不同——原版的不放扁鱼,用棕榈糖提甜;而陈爱玲家版放了汕头沙茶酱才有的扁鱼,并以冰糖提甜。但与真正汕头版沙茶酱也不同——潮汕版不放香茅、椰丝,而陈爱玲家版放了这两者。 一个酱料经过时间、空间的与人们之手,辗转重新回到马来西亚,它还是它,但它也已经不再是它了。族群也是这样,中国人到了南洋落地生根,经过了两、三代,说的还是华语,不过已经不是原本的中文,而是夹带马来语、福建语、英语等多语言的华语;身分认同也发生改变,马来西亚华人的自我介绍往往是这样:“我来自中国,但并非中国人;我是马来西亚人,但并非马来人。” ◢一探各地如何诠释沙茶酱 各地对于沙茶酱的诠释也不太相同,汕头人会把沙茶酱用在干粿条、干捞上,还会炒沙茶牛肉、作为火锅沾酱。台湾人家庭使用沙茶酱大致是一个品牌用到底,厦门人十分重视沙茶,除了买在地品牌的沙茶酱外,还会买东南亚进口的华人沙茶酱或沙茶粉,回家再自行调配成独门沙茶酱。 厦门把沙茶运用在沙茶面、沙爹肉串上,沙茶面是以沙茶与猪骨为汤底的面食,目前已成为厦门名小吃,我觉得汤头很迷人,有点像南洋咖哩叻沙。 老牌店家多数会自己熬煮沙茶,因为这关乎一家店的成败,除了配料,炒制过程也很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反苦。我探访的店家都视配方为机密,倒是有朋友愿意跟我分享家庭配方:厦门人煮沙茶面,除了放市售的沙茶粉之外,还加了花生酱、淡奶、椰奶与椰丝粉与黄咖哩。 马六甲华人对沙茶酱用法很豪放,除了沾酱外,还做成名为“沙爹朱律(马来文:Satey Celup)”的火锅,由于是潮汕人首先推出,因此又称为“潮州沙爹”。 ◢台湾沙茶酱就是潮汕移民味 1949年前后有部分潮汕人迁居台湾,台湾沙茶味的传播跟潮汕人、历史与地缘性有密不可分的关连性。当时国民政府抓伕拉丁,流传一句话:“胡琏胡琏,剃头免钱。”当兵要剃头,指的是胡琏兵团掳人充军之意。 这些非自愿离乡背井的潮汕人下船后,因不愿从军鸟兽散,隐姓埋名低调度日,当时基隆、高雄的哈玛星与盐埕区都是他们的落脚处,其中有些从事中药材进口买卖,沙茶酱使用到大量辛香料,在乡亲的人脉基础下,货源相对取得便利,间接促成了潮汕人让沙茶酱在台湾诞生。 台湾吃得到咖哩炒面、沙茶炒面,但少有咖哩沙茶炒面,基隆就有这种特别重上加重的口味。基隆市复旦路上至今有三德、老林等四家咖哩沙茶专卖店,“广东汕头牛肉店”公认是现存最早的一家,来自广东汕头的林广省早年在基隆下船,率先将沙茶加入咖哩调味炒菜,浓重咸香,一传三代。 最常见的还有汕头沙茶火锅,台北的清香广东汕头沙茶火锅、新竹的西市汕头馆(总店)、高雄的天天沙茶火锅、味味香食堂,还有台湾沙茶酱品牌之祖的牛头牌沙茶酱,都是由潮汕人所创,他们在台湾各地散布了沙茶味。 陈爱玲提到沙茶酱时说,有些配方适合用来当载体,如洋葱、红葱头、椰丝、香茅等,让属辛料的辣椒、姜黄,属香料的丁香、南姜得以依附、堆叠,制作出层次与厚度。 我觉得很有意思,原来不是把配方全堆到一块就可以,而是有些食材的作用像肉体、有些食材的作用是释放香气,香料释放出来的香气犹如灵魂,灵魂需附体才能发挥功能,才能与人沟通。 一直以来,我们把沙茶酱的存在视为理所当然,要不牛头牌、要不义美、清香号,但是我们会不会太常接受工业制品,而丧失自己与香料对话、与家族对话的机会?是不是可以在原有风味基础下,创造更多的可能?加一点自家配方,当沙茶酱与自身发生连结,就不只是有味道的酱料而已,还是有意义的酱料。 ●陈静宜9月19日(日)2PM-3.30PM办直播,主题:走进薄饼、蚝煎、豆花的原乡——喔,“原”来如此! ●会议链结:https://meet.google.com/gsv-txhr-iep ●提醒:须先开设google帐户(免费),才能进入直播讲座现场。
4年前
读家
更多沙茶酱
下一个
结束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