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六甲22日訊)玩泥巴是最原始的快樂,你有多久沒有玩泥巴了,或者你從來沒有玩過泥巴?
柔軟的泥巴可捏出各種造型,我們的生活與泥巴息息相關,日常用的盤、碗、碟、壼、盆、擺設品,不少都是用泥巴做成的陶器,泥土的溫度透過匠人的掌心,安撫了人對生活以及對質感的要求。
ADVERTISEMENT
兄妹經營Zen Ceramic陶藝坊
我們自己也可以成為工匠,去捏泥巴去彩繪陶器,把心思捏造成獨特的陶藝,陶冶性情,體驗手作的快樂。位於峇章Widuri花園一座單位,有一家叫Zen Ceramic的陶藝坊,由一對兄妹經營,歡迎市民一家大小、教師及學生、情侶或遊客一起來體驗陶藝。
Zen的負責人是哥哥黃仁龍與妹妹黃仁妮,2人都是專業人士。哥哥早期在外地當稽查師,之後回到馬六甲發展農業,妹妹則是會計師,在冠病疫情發生之前辭去於著名會計公司的工作,同樣投身農業,才起步就發生了疫情。
黃仁妮說,在疫情期間,她於線上開設了“花園巧語”網店專賣精緻植物盆,郵寄給客人,當時因行管令,很多人待在家中不可外出,園藝於是成了生活寄託,當時,他們就以美麗的陶器組盆植物出售,深獲顧客喜愛。
“在開放及恢復常態之後,人們回到原本的生活步伐,日子重新忙了起來,一些人也沒有時間兼顧園藝了,養植物的風氣也因此漸漸淡了下來。”
之後,他們專注投入陶藝,兄妹倆發揮所長,負責構思及推廣,與陶藝老師們一同把玩陶土的快樂種子,撒播給社會大眾。除了在工作坊,他們也在市集、展覽活動、學校分享陶藝的樂趣。
學陶藝不分年齡
黃仁妮說,前來體驗陶藝者,在老師的指導下,從3歲至近80歲的都有,有一家大小,也有情侶一起來體驗,各給對方製作定情物。
“也有情侶來製作專屬陶瓷,用作結婚典禮的擺設。”
她說,曾有一名2歲多的孩子與家長一起來體驗,小孩捏了簡單的形狀,把小手心印在陶土上,當下印記了成長,也記錄了與家長的一段開心親子時光。
“也有一名近80歲的婆婆,把她的全部孫子都帶過來,讓他們一人做一份陶藝,開心地享受手作及天倫樂。”
她說,製作陶瓷有不同的技術,年齡太小的孩子,老師會建議他們手捏陶土,較大的孩子或成人,則可體驗手拉坯,即在轉動的輪盤上,用手將陶土拉制成形狀。
提供彈性體驗為陶器上色
黃仁妮說,製作陶瓷必須順著工序進行,一件作品從泥料至燒成陶瓷,需時1個月左右。為此,考慮到一些客人的時間限制,他們的工作坊也提供非常彈性的體驗,例如彩色體驗,即讓客人選擇喜愛的顏色,為現成的製作上色。
“外坡的遊客可能在馬六甲玩的時間有限,因此他們可以選擇為喜愛的陶器上色,帶回去做紀念或當手信送給朋友,我們也會為他們提供郵寄服務。”
她說,無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來一場無拘無束的發揮,例如小孩想為手中的牛繪上黃色,那就彩吧!大人可坐下來,把心靜下來,專心的捏,投入地繪。
黃仁妮:可親手製伴手禮送親友
黃仁妮說,Zen Ceramic在推廣手作的同時,也推廣馬六甲旅遊業。
她說,到馬六甲旅遊,除了品嚐美食及到名勝地觀光,訪客也能體驗陶藝,親手製作伴手禮,帶回去送給親友。
她舉例,娘惹瓷磚、袖珍老屋模型、袖珍名勝古蹟模型、袖珍荷蘭鞋等,都是馬六甲極具代表性的產品,訪客可為這些陶瓷作品上色,把馬六甲特色帶回家。
接受大學生實習
黃仁妮說,Zen Ceramic也接受大學實習生到工作坊實習。他們工作坊的一面紅磚牆,就掛了不少實習生和老師的作品。
“有一名念資訊工藝系的實習生,他到我們這裡實習後愛上了陶藝,畢業後當起了陶藝老師。”
黃仁妮說,該工作坊提供的不只是體驗,陶藝製作可鍛鍊感覺統合,修心修身,對小孩、大人、中風者都非常有幫助。
擬推“體驗甘榜”陶藝活動
體驗古老的陶藝,從挖泥巴開始!
黃仁龍說,他已計劃在近期內推出“體驗甘榜”陶藝活動,帶領參與者體驗從零到完成的製作工序。
在這項活動中,參與者將被帶到甘榜的田裡挖泥巴,然後再依程序進行製作。最後,作品放入窯中,以柴燒方式完成。
黃仁龍說,在這項活動中,參與者在戶外也有機會認識周遭植物,體驗甘榜風情。
他說,本身將擴大與不同機構的合作,繼續為社會傳達陶藝方面的資訊,同時,他也朝向結合本地藝術工作者,為本地藝術工作者及愛好者創造平臺,讓藝術深層的走入民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