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旅 | 坐落晋巷华小后方小路 僧林苑 弘扬泰传统佛教



(马六甲22日讯)在因缘具足下,泰国僧人的足迹再次踏足晋巷小村内,僧林苑(Sanghavana)正式成立,僧侣一步一脚印,将泰国传统佛教的种子在这宁静的小村庄播种,期盼将来萌芽,茁壮成长,让佛陀正法久住世间!
ADVERTISEMENT
僧林苑的地点就位于晋巷华小后方小路,住持Phra Artepanyo是大马人,是一名拥有16年出家戒腊的僧人,目前僧林苑还住有一名重新出家的Phra Ophaso(圣性法师),法师曾在2014至2019年之间于斯里兰卡大学习佛学,协助分享佛法与活动。
前身是甘露苑
僧林苑的前身是甘露苑,但自从甘露苑于2017年停止运作后,建筑就一直空置,直到去年12月,圣性法师于泰国重新出家返回马六甲后,想找一个地方安住,于是在信众的引荐下,与Phra Artepanyo一起到这里参访,认为环境宁静,非常适合修行,于是决定在此安住下来,并正式成立僧林苑(Sanghavana)。

圣性法师:因缘具足3月13启用
圣性法师受访时指出,一切都是因缘,正好他当时想找一个地方安住,又正好有信众引荐,甘露苑更是他当年熟悉的地方,僧众说法、信众护法等因缘具足下,僧林苑于今年3月13日正式启用。
他表示,本身是柔佛人,去年12月于泰国重新出家后回来,正想找一个地方安住,而当年在甘露苑认识的在家信众得知后,便邀请他回去看看,于是,他便邀请Phra Artepanyo尊者一同于12月29日,再次踏足晋巷小村庄。
“Phra Artepanyo尊者认为这里非常清幽,适合泰国传统佛教的修行,于是便决定在这里住下来。”
他说,如今僧林苑已成立理事会,目前算属起步阶段,活动暂时不多,主要是僧人的早晚课诵、托钵、禅修,也会与信众分享佛法,让信众对佛教特别是泰国佛教有正确的认识。
每天早上行脚托钵
他表示,泰国传统佛教的僧人都需要托钵,所以,他与住持每天早上都会行脚到附近托钵,而信众也对僧人托钵的传统有所认识,都非常热情供养。
他说,目前,住持Phra Artepanyo尊者主要负责法务,例如诵经、禅修,而他则负责分享佛法。
他赞叹因缘的不可思议,Phra Artepanyo尊者与他两人,也是随顺因缘,尽心尽力,为佛教、为众生而努力。

Phra Artepanyo:让信众培植福田
住持Phra Artepanyo尊者则强调,僧林苑弘扬泰国传统佛教,接引大众修学佛法。
他说,除了教导禅修,也通过托钵让在家信众培养福报功德,让他们在佛法中培植福田。
他表示,目前,僧林苑举办过几场活动,包括3月13日的启用礼、4月13日的清明节法会,以及5月11日的卫塞节,通过这些活动接引信众学佛。
他说,僧林苑也欢迎信众前来禅修,这里环境非常清幽,有如泰国原始森林般,非常适合禅修。

王月英:常来僧林苑当义工
理事王月英早年甘露苑时就接触原始佛教,知道僧林苑之后,非常开心地前来做义工。
她说,早年因为甘露苑而与一班佛教相识,自己的3名儿子也曾短期出家,学佛的孩子不会变坏,懂得做人道理,令她非常欣慰。
住在浮罗加东的她,每当僧林苑需要她时,都会前来做义工,儿子一同前来,母子同心为僧林苑出一分力。
她表示,僧林苑的环境非常好,磁场也很好,令她非常欢喜。

刘淑蓉:与家人护持僧林苑
刘淑蓉的娘家就在僧林苑旁边,早年甘露苑时就一起护持场道,如今则护持僧林苑。
她说,甘露苑于2017年停止活动,建筑空置多年,让人感觉可惜。所以,如今有僧众在这里安住及弘法,佛、法、僧三宝光芒重现,她与家人都非常欢喜及护持。
她表示,这里的环境很清幽,适合修行,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戴旗胜:懂自律守规矩
22岁的戴旗胜随母亲王月英一起学佛及到僧林苑做义工,15岁时也短期出家,佛法是他的心灵皈依处。
他表示,学佛后了解到授持五戒的重要性,人也懂得自律,对他有莫大的利益。
“我们做人就是要守规矩,佛陀制定的戒律让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做犯法的事。”
他说,学佛后让他获益良多,也从中学习如何护持三宝。

郑文英:因朋友而结缘
理事郑文英是初学佛者,因为朋友而与僧林苑结缘,让原本没有信仰的她,从此踏上修行道路。
她说,目前还在初学阶段,对高深佛理还不能体悟,但就一步一脚印,好好修心、修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